如何灭掉以偏概全杠精的气焰

这篇文章发布于 2019年05月27日,星期一,11:44 上午,归类于 名作启示录, 思考快与慢。 阅读 16696 次, 今日 5 次

 

封面图

有些人非常喜欢以偏概全,深信不疑,甚至还用来和别人抬杠,如何灭掉这些以偏概全杠精的气焰,还是需要理论指导的。

一、以偏概全是人之常情

以偏概全是根植于基因,并在直觉层面很难避免的一种思维定势。

虽然现在是个贬义词,但是在久远的蛮荒时代,这种特质却是生存必须的。比方说有个人被老虎吃了,虽然就是一个老虎,那我可以认为所有老虎都会吃人,于是避免和老虎遇到,看到老虎跑。这样的以偏概全对于保命很重要,如果没有这些的心理特质,认为就这一个老虎是特别,其他老虎不会吃人,和老虎做朋友,那是活不到现在的。

老虎食人

物竞天择,因此,活到现在的我们基因中一定镶刻着以偏概全的片段。

二、杠精的问题在哪里?

杠精的问题在于缺乏逻辑和理性思维,忽略外部现实,全凭自己直觉和感受,并认为是真理,这就有问题了。

如常见的地域黑,地图炮,“男人没一个好东西”这类歧视都是属于以偏概全。

稍微有些理性的人就知道只有少部分人如此,虽然也会受“以偏概全”影响,但还是可以理性区分。但是,杠精之所以杠精就喜欢一棒子打死,因为不要动脑子区分,去思考,多省力,多开心。

无奈-唉

三、如何怼这些杠精?

首先,讲道理肯定是没用的,和别人争执,尤其和感性动物,千万不要讲道理,完全无法接受的,因为无法触动其情感。

其次,摆数据也是没用的,数据也是属于逻辑层面东西,是干巴巴的,没有因果联系的,无法说服杠精的。

你需要做的是通过反向的鲜活案例,生动的相反的故事反驳,一定要通过故事,通过案例,千万不要摆数据,讲道理,没有用的。

为什么呢,这就涉及到人的思维方式了,举个例子:

上周,上海高科路口一辆出租车在夜晚肇事后逃逸。

已知:

  1. 上海的出租车85%大众,15%是世博车。
  2. 一位目击证人辨认出那样肇事出租车是世博车。警方根据当时环境以及目击证人的证词分析,该目击者辨认车型正确的概率是80%,错误的概率是20%。

请问,这场事故是世博出租车的概率是多少?

大多数人第一直觉都是80%的概率。

类似的例子,但是内容有所不同:

上周,上海高科路口一辆出租车在夜晚肇事后逃逸。

已知:

  1. 上海大众出租车和世博车数量一样多,但出租车事故的85%都是大众车,世博车仅占15%。
  2. 一位目击证人辨认出那样肇事出租车是世博车。警方根据当时环境以及目击证人的证词分析,该目击者辨认车型正确的概率是80%,错误的概率是20%。

请问,这场事故是世博出租车的概率是多少?

这个时候,大多数人能够准确回答是41%或者知道这样一个范围。

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?

“上海出租车中,85%大众出租车,15%世博车”这个就属于干巴巴,冷冰冰的数据,没有情感,没有因果联系,这个信息很容易被忽略,被无视;但是“上海出租车中,85%的事故来自大众出租车”脑中立马就会有各种事故场景,立马会出现大众出租车,立马会在脑中形成以偏概全的认知,“我靠!85%的事故都是大众出租车司机干的,大众车司机都是一群莽撞的疯子啊!”于是,虽然目击者认为是世博车,但是由于内心“大众司机都是疯子”的心理与目击者的证词矛盾,于是可以快速纠正心中的“以偏概全”的偏见,从而获得更理性更准确的41%概率数据!

所以,我们可以看出,要想纠正杠精的以偏概全,最好的方法是用另外完全相反的故事案例冲击其认知,你的那些大道理,数据都没用,就这个,有用。用另外的相反的以偏概全冲击原本的以偏概全,因为这是杠精唯一接受的方式,他们没有逻辑没有理性,那你只能用感性的东西进行冲击。

类似的场景还有很多,例如和女朋友发生争执的时候,不要讲道理,不要列数据,直接说个例,方能触达其内心。

补充于两天后

刷微博看到一个很有意思案例,正好可以很好说明本文要传递的思想。

数据与故事

如果想要给大众传达观点,数据可能效果甚微,但是如果以故事形式包装,有前后因果关系,那就很容易获得认同,因为无需动脑子就能感同身受,枯燥的数据是没有这种效果的。

(本文完,本系列未完)

分享到:

留下回复,目前8 条评论

  1. 大圆说道:

    说得真好,今天看了你三篇文章,太受教了!

  2. 喵喵土说道:

    41%是怎么算出来的????

  3. 北极圈外一头熊说道:

    我是学渣,请问为何41%的概率是世博车的事故?